文化部專案

第4集 姨婆的綠竹筍乾和土雞


姨婆的綠竹筍乾和土雞

2024年8月18日(週日)
上午10點首播  晚上9點重播

原作 | 吳念真
       授權  | 圓神出版社
 編劇  | 賴嘉仕 
  校正  |  洪宿芬

每一年的五月節,我總是會想起我的姨婆佮伊精心料理的手路菜─筍乾燖土雞仔。伊總是佇五月節前後,對內山紮阮阿母上愛食的筍仔來看伊。準講我搬新厝,阿母著癌,祝福的心意仝款嘛是佮料理做伙準時出現。

選自《念念時光真味》
 

填問卷抽獎品


聲音演員

細漢的老母 / 陳安儀
細漢的姨婆 / 李彤恩
外公 / 柯凱訢
外祖 / 張至宏
少年的姨婆 / 黃之綠
食老的阿母 / 翁昭雯
食老的姨婆 / 劉玉玲
囡仔群 / 陳安儀
囡仔群 / 李彤恩
囡仔群 / 蘇聖富
囡仔群 / 吳秉軒


台語教室

 

翻譯挑戰
國立成功大學

洪定謙 | 電機系
林柏翰 | 法律系
彭睿廷 | 政治系

 

現場指導

蕭藤村老師

 

翻譯提供

陳豐惠老師、吳蝦米老師

 

單元協作

陳慕真教授

 

 


閱讀吳念真全民徵文

 讀念 / 賴嘉仕

作者/王仕圖(大學教授、高雄市)      

 這篇文章說到作者媽媽和姨婆之間的深厚感情,是透過一輩子的生命體驗才能淬鍊出來的,綠竹筍乾和土雞是姨婆和媽媽感情維繫的一種方式,它也蘊含著她們倆人過去生活的共同記憶。本文呈現作者媽媽和姨婆的生命脈絡,都是遭遇家庭不幸的命運,加上不同世代卻同樣面對社會環境的艱困,造就出對過往生活物資的特殊記憶。另外,在社會物資條件不足的年代,生活資源非常缼欠,不管在交通、飲食、照明等,也都限制了人與人的互動和交流。

作者媽媽和姨婆可謂是生命共同體,因為在外曾祖父的屋簷共同生活,有著共同的回憶。例如,她們需要砍木材去貢寮街上賣,才能有錢換取生活物資;面對外婆過世以及對燈油使用的節儉,延伸出因病過世的外婆,究竟是對女兒的無法割捨,還是對自己命運的怨嘆!進而造就出一種超靈異的現象。對於作者外公的回家,確只是帶走外婆的牌位,卻未對女兒有所眷故,這樣的打擊,對姨婆來講,應該也會帶有一種同情作者媽媽的心理,而作者媽媽也擔心若外公帶她離開,獨留姨婆一個人在內寮仔,也將會產生一輩子的內疚。因此作者媽媽和姨婆早年相依為命的生活經驗,累積出彼此厚實的感情和關懷。

雖然文章沒有交待綠竹筍乾和土雞可能是作者媽媽和姨婆早年逢年過節的重要物資,但是這些產品是姨婆親自醃製和餵養的土雞,它也代表對餽贈者的心意,也是彼此維繫感情的重要媒介。這個故事也訴我們生命共同記憶對同一世代的人有它的重要基礎,經歷過困苦的生活經驗,對於生活資源才會特別珍惜;同樣經驗物資缺乏的年代,才會對現代物質豐裕的社會更加滿足和痛惜。